【读书会】张洪谋助理教授为本科生导读《爆发》
5月28日中午,政府管理学院本科生读书会在线上顺利举办。本期读书会邀请城市与区域管理系张洪谋助理教授为同学们导读《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共60名同学参加此次活动。
《爆发》的作者是物理学家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Albert-László Barabási),该书英文版和中文版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出版。该书基于“科学—历史”的叙事框架,运用一系列研究实例引出作者的主要观点——人类社会存在普适性的规律。作者提出人类行为具有高度可预测性,并且很多具体行为服从幂律分布,为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提供了一个具有颠覆性的视角。
张老师以“《爆发》与城市科学”(Bursts and Urban Science)为主题展开对本书的导读。马克·吐温曾说:“历史不会重演,却自有其韵律”。张老师指出,这里的“韵律”可以解读为人类行为的规律,是本书探索的核心议题。张老师首先介绍了与本书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城市科学的研究内容、“不确定性”的含义、幂律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区别以及计算社会科学等。其中,“不确定性”可分为不确定(随机)但知道概率分布、不知道概率分布但知道某种可预测性上界的估计(例如海森堡原理)、完全无法预测三个层次,本书主要关注前两个层次。
接着,张老师结合本书内容介绍了大量城市科学的研究案例,这些案例采用社会物理学的分析思路研究人类活动。比如研究发现人类移动距离、城市人口规模都与其对应的概率存在幂律关系,在各自取对数后呈线性分布。其中有些规律存在很强的普适性,比如实验观测发现人类活动与动物活动模式的相似性,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也具有规律一致性等。更进一步,本书作者的过往研究用信息熵的办法对人类行为的可预测性进行量化,并得出93%的人类活动都是可预测的这一理论上界。目前也有学者尝试对人类活动的幂律分布特征提供机制解释,比如有学者提出人群的异质性导致了出行的幂律分布,以及幂律分布实际上由一系列具有特定空间尺度的正态分布叠加形成等解释。总体上,既有研究仍主要集中于统计规律与经验模型,对机制的解释还有待加强。
在此基础上,张老师讨论了本书发现对于我们理解城市科学的意义。首先,城市科学应避免庸俗化,应注意其与城市数据分析、智慧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科学”的立足点在于运用特定方法寻找普遍规律并进行机制解释;第二,本书在认识论层面的意义在于加深了对人类自身的认识;第三,本书在实践层面也具有显著意义,张老师列举了一些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说明研究对人们的出行行为规律的认知对于改进疫情防控、城管执法工作具有应用价值。
在交流环节,同学们结合阅读思考和经验观察,围绕社会科学如何处理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群体规律与个体规律的区别、如何看待大数据对传统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和提问,张老师一一回应、深入评析,并向同学们推荐了计算社会科学领域的其他重要著作,鼓励大家进一步在该领域内探索学习。读书会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