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有约】本学期第三期导师组师生座谈会举行
11月15日中午,本学期第三期本科生导师组座谈会在学院241会议室举行。王丽萍、严洁、刘霖、白彦、王镝等五位老师和来自2021级、2022级、2023级的10名本科同学共进午餐,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学习中的困惑进行了解答和交流。本次座谈会由导师组组长王丽萍老师主持。
座谈会上,老师们不仅向同学们娓娓道来自己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及所开设的引人入胜的课程,更为学生们奉上了一场关于广泛阅读、认真思考以及积极探索和尝试的学术探讨。
随后,各位同学向老师们提出了目前存在的学业的问题。面对低年级同学提出的如何进行基础的文献阅读问题,严洁老师从自身学习经历给出细节性的回答,建议大家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可以尝试通过书评获取对整本书的了解,特别是其在学术发展演变中的地位从而整体上把握这本书的思想与逻辑。同时针对如何系统性的读书提出了两种模式:一是聚焦于文献文本内容本身去认真分析与思考;二是从整体面向上获取阅读的意义。
紧接着,同学们针对学科能力培养上提出的疑惑,王丽萍老师强调了对待学术需要有世界视野和历史视野,从“看自己、看身边、看世界”等角度去获取对整个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认识。严洁老师从专业背景的视角,建议大家不用过分关注自己处在怎样的谱系坐标下,而是更应该从“认识你自己”的角度注重对自我能力的锻炼,减少同伴焦虑。白彦老师也补充道关于跨学科思维锻炼的建议,提出本科阶段需要注重对基础能力与不同学科思维方式的掌握,学会“博通约取”的学习态度强化自己的分析视角、问题意识与学术规范。
进一步地针对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学术训练的视角,王镝老师提出了可以尝试通过看文献看报告的形式从大切小找到自己的研究旨趣。严洁老师从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科的视角上补充可以通过对政府的角色的认识、不同政策工具产生的效果差异去认识政策问题,以及多角度从理论与实践的张力之间获取分析的框架。刘霖老师建议大家可以通过原理与概论性的课程中快速掌握和了解学科发展立场、研究现状以及重点学术议题,进一步获取对于学术问题的分析框架。王丽萍老师最后补充做研究的过程实际就是从现实中变成学术议题的过程、抽象化、理论化的过程,建议大家从现实中间看到具体的问题,从而提炼分析认识、避免过度阐释性的研究。
最后老师们针对目前本科教育改革中的导师制向大家征求了建议。部分同学们认为现有的“多对多的导师制”可以尝试实现“一对一”的调整;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可以尝试将导师制落实在低年级阶段,通过导师帮助同学们实现对于学业方向、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的初步探索。
在本次导师座谈会中,五位导师与同学们展开了深入而贴心的对话,同学们的疑虑得到了导师们耐心的解答。相信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将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明确自己的目标方向。让我们共同期待同学们踏实走好每一步,用知识的力量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活。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