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军在新西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4月12-13日,受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副校长尼尔?奎格雷的邀请,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傅军教授在新西兰参加了题为“中国与印度:发展模式的终结?”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上作了“解释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一个制度视角”的发言。
傅军教授指出,理论模型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复制性,而战略的特点是灵活性;理论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特殊性中寻找共性,它在于解释现象背后的逻辑而不是描述现象的本身。他认为,解释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不同的制度安排。不同的制度安排隐含了不同的激励、产权和对未来的不同预期,进而决定了不同的效率以及各国长期的经济表现。由于各国的国情不一,工业化起点的时空不同,所以发展战略选择会有所不同,但是改革前进的方向都是市场和法治,前者是横向后者是纵向的制度安排,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是纵向的管理成本等于横向的交易成本,这是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命题,尽管这个趋优的过程还远没有结束,这个制度的逻辑适合解释中印两国的经济增长。就中国而言,其发展战略似乎更随“路径依赖”,但改革和前进方向基本证实而不是证伪现有的经济学原理,这些包括斯密的市场、熊彼特的技术、鲁卡斯的内生增长模型。经济增长的源泉是效率的提高。改革30年后,中国的人均效率迅速提高,但目前大约只是美国的20%,日本的25%,韩国的30%。但是这同时意味着,即便给定人类现有的技术和制度的边际不扩展,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依然巨大。相比,发达国家处于人类知识演化的边际,演化速度将缓于追赶速度。傅军教授的发言有三个部分。一,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二,解释经济增加的理论;三,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发言全文链接)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