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刘颜俊老师为本科生导读《民主与自治的局限》
10月26日中午,政府管理学院本科生读书会在241教室举办。学院邀请了政治学系助理教授刘颜俊为25位线下/线上同学导读普热沃斯基的著作《民主与自治的局限》。
刘老师一开始指出,对民主的探讨近来有些泛化和失焦,这部分源于民主被负载了过多的目标。阅读普热沃斯基的《民主与自治的局限》希望帮助同学们理解民主是什么,如何运转,能做什么?哪些目标超越了它的限度?即使有局限,民主是否仍有价值?该书不从抽象理念而从真实世界的实际运作出发,去澄清民主即便在其最理想状态下也难以保证解决人们政治生活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比如经济的平等、有效的参与、完美的代理人及自由等。然而作者也指出,民主有局限,别的政治安排也有局限,不必为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不可能达到的东西去苛责民主。同时,认识到民主存在局限,也不意味着自满无为,须为改善这些局限而努力。这是本书的总体思想。
首先,刘老师介绍了本书对民主和自治理念的反思。民主的原意是人民自治(self-government of people),即人民自我管理。这一理念逻辑上不严谨,实践中也不可行。人民作为一个整体时,并不能实施统治,须委托代理人进行统治。同时,因为人民中观念、利益和规范的异质性及冲突,共同偏好和集体意志难以存在和贯彻,这方面熊彼特的批评最烈。民众很少能自我统治,民主只是通过选举产生统治者的这样一种机制,这是民主最低限度也最根本的定义。虽然古希腊的抽签、短任期和轮流执政制,最接近人民自治的直接民主理念,但在拥有异质性偏好的大型现代社会里,民主是代表制的、是一种次优的自治,因为一些人必定生活在自己不喜欢的秩序下,秩序需要强制。但反言之,民主也使生活在其喜欢的秩序下的人数最大化。在很长历史中,思想家和政治家对形形色色的多数人暴政表达了恐惧,对分裂了国家整体利益、暴露了社会分歧的政党很不友善。代议制改善、过滤和制约了人民的野蛮意志,人民选举代表,代表实施统治。而由于孤立个人的政治无力和代议制选举下的聚合利益、集体行动等需要,如Aldrich的Why Parties所示,政党政治成为现代民主的基石,麦迪逊的转变也表明这点。
刘老师指出,某种意义上,代议制和党派政治的出现均冲击了古典理论。若我们接受熊彼特式的最低限度的民主定义,可能会觉得民主不值得追求。因为受制于人们收入、认知等因素,竞争性选举也会产生诸多问题。但我们要弄清楚哪些缺陷是民主特有的,即须区分哪些是民主在其最理想状态下固有的局限?哪些是特定民主制度下产生的缺陷? 如普热沃斯基所言,任何政治制度都面临“平等、参与、代表和自由”的四大挑战:如何减少影响政治平等的经济社会不平等?如何让人们的政治参与有效?如何确保政府做人民想让其做的事而不做人民不想其做的事?如何平衡集体福利与个人自由的界限?民主在解决这些挑战时存在局限,期望过高可能对民主失望,但这些局限并非民主所特有,且若民主的某些“无效性”并非必然,只在特定条件和安排中才出现,就是可以改善补救的。刘老师特别提到参与式民主、协商民主的发展作为补充性改善的一种不同路径。
针对民主作用于四大挑战的限度,刘老师重点导读了民主与平等的关系。民主有求平等的渊源,民主开始并非针对君主或暴政,而是针对贵族制、反对世袭的差异和特权。然而,平等不仅需要形式上的权利,还需实现它的经济社会条件,并且即使条件同样,个人情况差异仍可导致不平等。经济社会的不平等会渗透到政治领域。中位选民定理推论,民主能促进再分配、实现经济平等。然而,数据表明并非如此,这有各种解释。如何实现经济平等?通过税收和财政的再分配能实现公共消费品均等化,但对收入潜能影响甚微、成本巨大且须不断实施。国有化、国有股份分配、教育投资等在实现收入潜能如生产性资产平等化上也各有局限;针对贫困的诸政策也对精准诊断和执行的能力要求很高。民主对抗经济不平等是无力的,但其他政治安排可能也同样无力。
关于民主与有效参与的问题,刘老师提到,选举竞争中提供给选民的选择实际很有限,而选民也因各种能力缺陷或理性的无知并不能有效参与,选举之间人民应有的作用也模棱两可。这方面研究与争辩颇多,刘老师建议大家可学习政治心理与行为的文献,加深对民主运转实践中种种局限的认识。
最后,刘老师分析了本书提出的民主的三大优势:1.通过选举进行集体决策,从而使政府决策与人民偏好相一致,民主虽不完美,但并差于其他制度。2.虽不完美,但通过选举能周期性检验政府是否回应了民众利益和价值观。3. 民主是迄今唯一可让人们在相对自由和平状态下处理社会冲突的制度。特别地,刘老师指出,在作者新近出版的Why Bother with Elections一书中,民主的许多声称的美德被批地七零八落,而民主作为处理社会冲突的暴力替代手段这一最大美德被再次树立。刘老师引申到,如James Fearon所言,战争是事后(ex post)无效率的,本质上是个信息揭露的过程。就国内秩序而言,借用希罗多德的一个简化,民主提供了一个替代暴力来揭露力量信息、处理社会冲突的方法。刘老师进一步引申到,新研究发现除了潜在的强制,参与感和合法性信念也促进了少数对多数决定的遵从。刘老师也指出,民主尤其民主化对国内乃至国际冲突的影响,受到被普热沃斯基简化掉的诸复杂情景因素的影响,但作者的这一朴素想法仍有其洞见。
导读结束后,刘老师表示希望通过读书会这样的机会,同学们能较早、更多地接触到一些好的学术作品和研究,让大家能继续保有对政治学的一腔热情。即使将来不以政治学研究为志业,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时代公民,也应保有对政治的审慎深入的一些点滴思考,这对同学们的个人成长以及国家未来的政治进步均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