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徐勇教授主讲 “国家善治能力”
2021年10月15日晚上,我院在廖凯原楼341举办了“威尼斯赌场,澳门威尼斯人官网政府管理学院20周年院庆系列讲座:国家善治能力:改善人类贫困状况的社会工程何以成功”的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徐勇教授主讲,我院院长燕继荣教授主持。本次讲座采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形式,我院政治学系主任张长东老师、政治学系罗祎楠老师、马啸老师、博士后、博士生以及MPA等40多名同学现场参与,来自校内外约400名师生在线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院长燕继荣教授说明了学院20周年纪念的意义及活动安排,概括了政治学研究国家善治的议题,隆重介绍徐勇教授,并对徐勇教授来北大政管进行讲座表示诚挚欢迎。
徐勇教授感谢燕继荣老师的邀请和介绍,表示到北大来做讲座非常高兴。讲座中,徐勇教授提到,国家是政治学研究中的核心主题,但是从政治学的发展到今天,政治学者对国家往往保持着距离与警惕。从政治学的发展到今天,学者们提出了很多约束国家与政府权力的理论,那么从田野政治学的角度,尤其通过我国开展“扶贫攻坚”的社会工程,能否为我们提出一个转换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国家?
徐勇教授说到,2020年,中国在现代化进程消除了与人类相伴的绝对贫困,并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那么以这一伟大的社会工程为视角,他提出了本次讲座与大家分享的三个问题:在中国,消除贫困为何是一项巨型社会工程?取得成功所凭借的国家善治能力是什么?巨大的国家善治能力又从何而来?
徐勇教授从历史事实的角度,指出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顽疾与现代化难题,尤其是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农民问题与贫困问题相生相伴,中国所面临的现实就是,需要在大规模农业社会基础上迈入现代化门槛,消除贫困成为中国现代化面临的基本问题。
那么为何在中国消除贫困是一个巨型社会工程?徐勇教授指出,中国社会长期发展中贫困人口多、自然条件不平衡、生产力落后且发展不平衡,他以自己所组织的深度中国调查为例,以实例向我们介绍了调研中见到的贫困景象,而在中国消除贫困并不是单纯的减少贫困,而是要针对所有贫困者,从根本上改变造成贫困的自然与社会条件,从而阻断贫困的再生产机制。巨型社会工程的建设主体是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贫困者所依存的生产力较为落后,依靠其自身力量很难改变命运,他们需要依靠一种外在力量来改变自己的贫困命运。虽然市场机制在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改变贫困,但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会产生社会分化,它没有也不可能自动带来贫困的消除。要推动改变所有人的贫困,特别是改变造成贫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只能依靠国家。因此,在中国,消除贫困是国家有目的、有计划改变贫困状况的过程,也是有计划、有举措改变造成贫困状况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的过程。
那么为何消除贫困的巨型社会工程在中国能够成功?徐勇教授提到,中国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强大的国家善治能力,国家善治能力强调善意、善行与善果,三者缺一不可,也就是国家基于消除贫困的善良意愿并通过相应能力获得有效治理贫困的效果。
具体来看,国家善治能力包含动员一切资源改变贫困状况的国家动员能力、将分散的力量组织起来有针对性治理贫困的国家组织能力、对自然和社会条件进行改变,消除贫困在生产的国家改造能力、通过各种政策举措不断缩小贫富差距进而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整合能力。
那么中国强大的国家善治能力从何而来?徐勇教授认为中国国家善治能力具有巨大的内生性,是深深蕴藏在中国政治社会制度之中的内生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为获得巨大的国家善治能力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也是中国制度优势的外在表现,具体表现为: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善治能力赋予了内在规定性,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赋予国家善治能力的不竭源泉,中国共产党领导为获得巨大的国家善治能力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讲座中,徐勇教授还提出,研究政治学不仅需要关注政治学学科的内在演变,也要关注时代问题,从而回应当下甚至是未来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关注政治的问题,也要用学理性的表达将政治问题转换为真正的学术问题。
在问答环节,现场听众从五种国家善治能力的结构关系,以及脱贫攻坚后的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展开讨论,徐勇老师也一一进行回应。最后,燕继荣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再一次感谢徐勇教授的分享,也号召现场的同学们围绕着徐勇教授提出的问题开展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探索。现场学术氛围热烈,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阅读次数: